>> 欢迎您,客人登录 | 注册 | 忘记密码 | 在线 | 搜索 | EMOTE | 帮助   

 ☆浪漫工作室论坛☆
 浪漫会客室 [返回]
   中华人民共跟国全国国民代表大会 ... 
标记论坛所有内容为已读   
>> 浪漫会客室欢迎您的到来 << 

发表一个新主题 回复贴子 开启一个新投票 ◆ 您是本帖第 37 个阅读者 ◆    浏览上一篇主题  刷新本主题  树形显示贴子 浏览下一篇主题
 * 贴子主题: 中华人民共跟国全国国民代表大会跟地方各级公民代表大    原创主题    回复贴子    [本主题禁止灌水]    更改帖子显示模式为树型结构 保存该页为文件  本贴有问题,发送短消息报告给版主  加入个人收藏&关注本贴  显示可打印的版本  把本贴加入IE收藏夹 
bzwhfz888
该用户目前不在线 帅哥 白羊座 子鼠

星级:

 威望: 0
 级别: 学童
 魅力: 377
377
 经验: 292
292
 金钱: 1425
1425
 攻击: 1
1
 防御: 1
1
 存款: 私人秘密
 贷款: 私人秘密
 武器: 赤手空拳
 防具: 赤手空拳
 来自: 保密 中国
 配偶: 单身贵族
 总发贴数: 29
 注册日期: 2014/12/30


 消息 查看 搜索 好友 邮件 主页 QQ 复制 引用 回复贴子回复 

  比武状态:不,不,打架的事情我决不干! 比武场次:0胜:0败:0
第[1]贴

『宣布时光』1979年7月4日
『生效时间』1980年1月1日
『标  题』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第三次修改)
『发布单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目 录
 第一章 总 则
 第二章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额
 第三章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额
 第四章 各少数民族的选举
 第五章 选区划分
 第六章 选民登记
 第七章 代表候选人的提出
 第八章 选举程序
 第九章 对代表的监督、罢免和补选
 第十章 对破坏选举的制裁
 第十一章 附 则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制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
 第二条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法考试真题,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区的市、自治州的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由下一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
 不设区的市、市辖区、县、自治县、乡、民族乡、镇的国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由选民直接选举。
 第三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国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诞生、宗教信仰、教诲程度、财产状况和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按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不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第四条 每一选民在一次选举中只有一个投票权。
 第五条 人民解放军单独进行选举,选举办法另订。
 第六条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中,应当有适当数目的妇女代表,并逐渐进步妇女代表的比例。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归侨人数较多地区的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应当有恰当名额的归侨代表。
 借居国外的中华人民共跟国公民在县级以下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选举期间在国内的,可以参加寄籍地或者出国前居住地的选举。
 第七条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主持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选举。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区的市、自治州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主持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选举。
 不设区的市、市辖区、县、自治县、乡、民族乡、镇设破选举委员会,主持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选举。不设区的市、市辖区、县、自治县的选举委员会受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领导。乡、民族乡、镇的选举委员会受不设区的市、市辖区、县、自治县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
员会的引导。
 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区的市、自治州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领导本行政区域内县级以下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选举工作。
 第八条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选举经费,由国库开销。

    第二章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额
 第九条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名额,按照下列规定确定:
 (一)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代表名额基数为三百五十名,省、自治区每十五万人可以增加一名代表,直辖市每二万五千人可以增加一名代表;人口超过一亿的省,代表总名额不得超过一千名;
 (二)设区的市、自治州的代表名额基数为二百四十名,每二万五千人可以增加一名代表;人口超过一千万的,代表总名额不得超过六百五十名;
 (三)县、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的代表名额基数为一百二十名,每五千人可以增加一名代表;人口超过一百六十五万的,代表总名额不得超过四百五十名;人口不足五万的,代表总名额可以少于一百二十名;
 (四)乡、民族乡、镇的代表名额基数为四十名,每一千五百人可以增长一名代表;人口超过九万的乡、民族乡的代表总名额不得超过一百名;人口超过十三万的镇的代表总名额不得超过一百三十名;人口不足二千的乡、民族乡、镇的代表总名额可以少于四十名。
 按照前款规定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名额基数与按人口数增加的代表数相加,即为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总名额。
 自治区、聚居的少数民族多的省,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决定,代表名额可以另加百分之五。聚居的少数民族多或者人口居住疏散的县、自治县、乡、民族乡,经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决定,代表名额可以另加百分之五。
 第十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具体名额,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依照本法确定。设区的市、自治州和县级的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具体名额,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依照本法确定,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乡级的人
民代表大会代表的详细名额,由县级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按照本法确定,报上一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
 第十一条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总名额经确定后,不再变动。如果由于行政区划变动或者因为重大工程建设等起因造成人口较大变动的,该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总名额依照本法的规定从新确定。
 第十二条 自治州、县、自治县的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名额,由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依照城市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四倍于镇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的准则调配。在县、自治县的人民代表大会中,人口特少的乡、民族乡、镇,至少应有代表一人。
 县、自治县行政区域内,镇的人口特多的,或者不属于县级以下人民政府领导的企业事业组织的职工人数在全县总人口中所占比例较大的,经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决议,乡村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同镇或者企业事业组织职工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之比可
以小于四比始终至一比一。
 第十三条 直辖市、市、市辖区的农村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应多于市区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
 第十四条 省、自治区的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名额,由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按照农村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四倍于城市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的原则分配。

    第三章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额
 第十五条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解放军选举产生。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名额不超过三千人。名额的分配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根据情况决定。
 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应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名额和代表产生办法,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另行规定。
 第十六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应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名额,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按照农村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四倍于城市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的原则分配。
 第十七条 全国少数民族应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参照各少数民族的人口数和分布等情况,分配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选出。人口特少的民族,至少应有代表一人。

    第四章 各少数民族的选举
 第十八条 有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每一聚居的少数民族都应有代表加入当地的人民代表大会。
 聚居境内同一少数民族的总人口数占境内总人口数百分之三十以上的,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应相当于当地人民代表大会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
 聚居境内同一少数民族的总人口数不足境内总人口数百分之十五的,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可以适当少于当地人民代表大会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但不得少于二分之一;实施区域自治的民族人口特少的自治县,经省、自治区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决定,可以少于二分之一。
人口特少的其余聚居民族,至少应有代表一人。
 聚居境内统一少数民族的总人口数占境内总人口数百分之十五以上、不足百分之三十的,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可以适当少于当地人民代表大会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但分配给该少数民族的应选代表名额不得超过代表总名额的百分之三十。
 第十九条 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和有少数民族聚居的乡、民族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对于聚居在境内的其他少数民族和汉族代表的选举,适用本法第十八条的规定。
 第二十条 散居的少数民族应选当地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可以少于当地人民代表大会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
 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和有少数民族聚居的乡、民族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对于散居的其他少数民族和汉族代表的选举,适用前款的规定。
 第二十一条 有少数民族聚居的不设区的市、市辖区、县、乡、民族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发生,按照当地的民族关系和栖身状况,各少数民族选民可以独自选举或者结合选举。
 自治县和有少数民族聚居的乡、民族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对于居住在境内的其他少数民族和汉族代表的选举行法,实用前款的规定。
 第二十二条 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制定或者公布的选举文件、选民名单、选民证、代表候选人名单、代表当选证书和选举委员会的印章等,都应当同时利用当地通用的民族文字。
 第二十三条 少数民族选举的其他事项,参照本法有关各条的规定办理。

    第五章 选区划分
 第二十四条 不设区的市、市辖区、县、自治县、乡、民族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名额调配到选区,按选区进行选举。选区可以按寓居状态划分,也能够按生产单位、事业单位、工作单位划分。
 选区的大小,按照每一选区选一名至三名代表划分。
 第二十五条 城镇各选区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应当大体相等。农村各选区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应当大体相等。

    第六章 选民登记
 第二十六条 选民登记按选区进行,经登记确认的选民资历长期有效。每次选举前对上次选民登记当前新满十八周岁的、被剥夺政治权利期满后恢复政治权利的选民,予以登记。对选民经登记后迁出原选区的,列入新迁入的选区的选民名单;对去世亡的和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力的人,
从选民名单上除名。
 精神病患者不能行使选举权利的,经选举委员会确认,不列入选民名单。
 第二十七条 选民名单应在选举日的二十日以前公布,实施凭选民证参加投票选举的,并应当发给选民证。
 第二十八条 对于公布的选民名单有不赞偏见的,可以向选举委员会提出申说。选举委员会对申述意见,应在三日内作出处置决定。申诉人如果对处理决定不服,可以在选举日的五日以前向人民法院起诉,人民法院应在选举日以前作出裁决。人民法院的裁决为最后决定。

    第七章 代表候选人的提出
 第二十九条 全国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候选人,按选区或者选举单位提名产生。
 各政党、各人民团体,可以联合或者单独推荐代表候选人。选民或者代表,十人以上联名,也可以推荐代表候选人。推荐者应向选举委员会或者大会主席团介绍候选人的情形。
 第三十条 全国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候选人的名额,应多于应选代表的名额。
 由选民直接选举的代表候选人名额,应多于应选代表名额三分之一至一倍;由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上一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候选人的名额,应多于应选代表名额五分之一至二分之一。
 第三十一条 由选民直接选举的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候选人,由各选区选民和各政党、各人民集团提名推举。选举委员会汇总后,在选举日的十五日以前颁布,并由各该选区的选民小组反复酝酿、探讨、协商,根据较多数选民的看法,断定正式代表候选人名单,并在选举日的五日以前公
布。
 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在选举上一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时,提名、酝酿代表候选人的时间不得少于两天。各该级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将依法提出的代表候选人名单印发全体代表,由全体代表酝酿、讨论。如果所提候选人的人数符合本法第三十条规定的差额比例,直接进行投
票选举。如果所提候选人的人数超过本法第三十条规定的最高差额比例,进行预选,根据预选时得票多少的次序,按照本级人民代表大会的选举行法根据本法确定的详细差额比例,确定正式代表候选人名单,进行投票选举。
 第三十二条 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在选举上一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时,代表候选人不限于各该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
 第三十三条 选举委员会或者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应当向选民或者代表介绍代表候选人的情况。推荐代表候选人的政党、人民团体和选民、代表可以在选民小组或者代表小组会议上先容所推荐的代表候选人的情况。然而在选举日必须停止对代表候选人的介绍。

    第八章 选举程序
 第三十四条 在选民直接选举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时,选民根据选举委员会的规定,凭身份证或者选民证领取选票。各选区应当设破投票站、流动票箱或者召开选举大会进行选举。投票选举由选举委员会主持。
 第三十五条 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在选举上一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时,由各该级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主持。
 第三十六条 全国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选举,一律采取无记名投票的方法。
 选民如果是文盲或者因残疾不能写选票的,可以委托他信任的人代写。
 第三十七条 选举人对代表候选人可以投批准票,可以投反对票,可以另选其余任何选民,也可以弃权。
 第三十八条 选民如果在选举期间外出,经选举委员会同意,可以书面委托其他选民代为投票。每一选民接受的委托不得超过三人。
 第三十九条 投票结束后,由选民或者代表推荐的监票、计票人员和选举委员会或者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的人员将投票人数和票数加以核查,作出记录,并由监票人签字。
 第四十条 每次选举所投的票数,多于投票人数的无效,等于或者少于投票人数的有效。
 每一选票所选的人数,多于规定应选代表人数的作废,即是或者少于划定应选代表人数的有效。
 第四十一条 在选民直接选举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时,选区全体选民的过半数参加投票,选举有效。代表候选人获得参加投票的选民过半数的选票时,始切当选。
 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在选举上一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时,代表候选人失掉全部代表过半数的选票时,始切中选。
 获得过半数选票的代表候选人的人数超过应选代表名额时,以得票多的当选。如遇票数相等不能确定当选人时,应当就票数相等的候选人再次投票,以得票多的当选。
 取得过半数选票的入选代表的人数少于应选代表的名额时,不足的名额另行选举。另行选举时,根据在第一次投票时得票多少的顺序,按照本法第三十条规定的差额比例,肯定候选人名单。假如只选一人,候选人应为二人。
 依照前款规定另行选举县级和乡级的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时,代表候选人以得票多的当选,但是得票数不得少于选票的三分之一;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在另行选举上一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时,代表候选人获得全体代表过半数的选票,始得当选。
 第四十二条 选举结果由选举委员会或者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根据本法确定是否有效,并予以发布。

    第九章 对代表的监视、罢免和补选
 第四十三条 全国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受选民和原选举单位的监督。选民或者选举单位都有权罢免自己选出的代表。
 第四十四条 对于县级和乡级的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原选区选民三十人以上联名,可以向县级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书面提出罢免要求。
 罢免要求应当写明罢免理由。被提出罢免的代表有权在选民会议上提出申辩意见,也可以书面提出申辩意见。
 县级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应该将罢免要乞降被提出罢免的代表的书面申辩意见印发原选区选民。
 表决罢免要求,由县级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派有关负责人员主持。
 第四十五条 县级以上的处所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举办会议的时候,主席团或者十分之一以上代表联名,可以提出对由该级人民代表大会选出的上一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免职案。在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国家司法考试培训,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主任会议或者常务委员会五分之一
以上组成人员联名,可以向常务委员会提出对由该级人民代表大会选出的上一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罢免案。罢免案应当写明罢免理由。
 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举行会议的时候,被提出罢免的代表有权在主席团会议和大会全领会议上提出申辩意见,或者书面提出申辩意见,由主席团印发会议。罢免案经会议审议后,由主席团提请全体会议表决。
 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举行会议的时候,被提出罢免的代表有权在主任会议和常务委员会全体会议上提出申辩意见,或者书面提出申辩意见,由主任会议印发会议。罢免案经会议审议后,由主任会议提请全体会议表决。
 第四十六条 罢免代表采用无记名投票的表决方式。
 第四十七条 罢免县级和乡级的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须经原选区过半数的选民通过。
 罢免由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出的代表,须经各该级人民代表大会过半数的代表通过;在代表大会闭会期间,须时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的过半数通过。罢免的决议,须报送上一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
 第四十八条 县级以上的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区的市、自治州的人民代表大会专门委员会成员的代表职务被罢免的,其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或者专门委员会成员的职务相应撤销,由主席团或者常务委员会予以公告。
 乡、民族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副主席的代表职务被罢免的,其主席、副主席的职务相应撤销,由主席团予以公告。
 第四十九条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区的市、自治州的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可以向选举他的人民代表大会的常务委员会书面提出辞职。县级的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可以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书面提出辞职,乡级的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可以向本级人民代表
大会书面提出辞职。
 第五十条 县级以上的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跟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区的市、自治州的人民代表大会的专门委员会成员,辞去代表职务的请求被接收的,其常务委员会组成职员、专门委员会成员的职务相应终止,由常务委员会予以布告。
 乡、民族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副主席,辞去代表职务的请求被接受的,其主席、副主席的职务相应终止,由主席团予以布告。
 第五十一条 代表在任期内,因故出缺,由原选区或者原选举单位补选。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在任期内调离或者迁出本行政区域的,其代表资格自行终止,缺额另行补选。
 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可以由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补选上一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补选有缺的代表时,国度司法测验,代表候选人的名额可以多于应选代表的名额,也可以同应选代表的名额相等。补选的具体方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规定。

    第十章 对破坏选举的制裁
 第五十二条 为保障选民和代表自在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对有下列守法行动的,应当依法给予行政处罚或者刑事处分:
 (一)用暴力、威胁、欺骗、贿赂等非法手段损坏选举或者妨害选民和代表自由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
 (二)假造选举文件、虚报选举票数或者有其他遵法举动的;
 (三)对于控告、检举选举中违法行为的人,或者对于提出要求罢免代表的人进行压制、报复的。

    第十一章 附 则
 第五十三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依据本法可以制订选举履行细则,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存案。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对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的决定

   (1995年2月28日第八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通过 1995年2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三十六号公布 1995年2月28日起实行)

      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根据宪法、选举法的基本准则和多少年来选举工作的实际教训,决定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作如下修改和补充:
 一、第六条增加第一款:“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中,司法考试时间,应当有适当数目标妇女代表,并逐步提高妇女代表的比例。”
 二、第七条第二款中“乡、民族乡、镇的选举委员会受不设区的市、市辖区、县、自治县的选举委员会的领导”,修改为:“乡、民族乡、镇的选举委员会受不设区的市、市辖区、县、自治县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领导”。
 三、第九条修改为三条,作为第九条、第十条、第十一条:
 1、“第九条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名额,按照下列规定判断:
 “(一)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代表名额基数为三百五十名,省、自治区每十五万人可以增加一名代表,直辖市每二万五千人可以增加一名代表;人口超过一亿的省,代表总名额不得超过一千名;
 “(二)设区的市、自治州的代表名额基数为二百四十名,每二万五千人可以增加一名代表;人口超过一千万的,代表总名额不得超过六百五十名;
 “(三)县、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的代表名额基数为一百二十名,每五千人可以增加一名代表;人口超过一百六十五万的,代表总名额不得超过四百五十名;人口不足五万的,代表总名额可以少于一百二十名;
 “(四)乡、民族乡、镇的代表名额基数为四十名,每一千五百人可以增添一名代表;人口超过九万的乡、民族乡的代表总名额不得超过一百名;人口超过十三万的镇的代表总名额不得超过一百三十名;人口不足二千的乡、民族乡、镇的代表总名额可以少于四十名。
 “按照前款规定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名额基数与按人口数增加的代表数相加,即为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总名额。
 “自治区、聚居的少数民族多的省,经全国国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决定,代表名额可能另加百分之五。聚居的少数民族多或者人口居住分散的县、自治县、乡、民族乡,经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决定,代表名额可以另加百分之五。”
 2、“第十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具体名额,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依照本法确定。设区的市、自治州和县级的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详细名额,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依照本法确定,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乡
级的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具体名额,由县级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依照本法确定,报上一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
 3、“第十一条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总名额经确定后,不再变动。如果因为行政区划变动或者因为重大工程建设等起因造成人口较大变动的,该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总名额依照本法的规定重新确定。”
 四、第十二条“省、自治区的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名额,由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按照农村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五倍于城市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的原则分配”改为第十四条,其中“五倍”改为“四倍”。
 五、第十三条改为第十五条,增加第三款:“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殊行政区应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名额和代表产生办法,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另行规定。”
 六、第十四条“省、自治区、直辖市应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名额,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按照农村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八倍于城市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的原则分配”改为第十六条,其中“八倍”改为“四倍”。
 七、第十六条改为第十八条,第三款中“人口特少的其他民族,至少应有代表一人”,修改为:“人口特少的其他聚居民族,至少应有代表一人”。
 第四款中“但该少数民族的代表名额不得超过代表总名额的百分之三十”,修正为“但分配给该少数民族的应选代表名额不得超过代表总名额的百分之三十。”
 八、第二十二条改为第二十四条,增加第二款:“选区的大小,依照每一选区选一名至三名代表划分”。
 九、增加第二十五条:“城镇各选区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应当大体相等。农村各选区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应当大体相等。”
 十、第二十四条改为第二十七条,修改为:“选民名单应在选举日的二十日以前公布,实行凭选民证参加投票选举的,并应当发给选民证”。
 十一、第二十八条改为第三十一条,第一款中“在选举日的二旬日以前公布”修改为“在选举日的十五日以前公布”。
 第二款修改为:“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在选举上一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时,提名、酝酿代表候选人的时间不得少于两天。各该级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将依法提出的代表候选人名单印发全体代表,由全体代表酝酿、探讨。如果所提候选人的人数合乎本法第三十条规定的差额
比例,直接进行投票选举。如果所提候选人的人数超过本法第三十条规定的最高差额比例,进行预选,根据预选时得票多少的顺序,按照本级人民代表大会的选举措施根据本法确定的具体差额比例,确定正式代表候选人名单,进行投票选举。”
 十二、第三十一条改为第三十四条,修改为:“在选民直接选举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时,选民根据选举委员会的规定,凭身份证或者选民证领取选票。各选区应当设立投票站、流动票箱或者召开选举大会进行选举。投票选举由选举委员会主持。”
 十三、第三十八条改为第四十一条,第三款修改为:“失掉过半数选票的代表候选人的人数超过应选代表名额时,以得票多确当选。如遇票数相等不能确定当选人时,应当就票数相等的候选人再次投票,以得票多的当选。”
 第四款修改为两款,作为第四款、第五款:
 “获得过半数选票的当选代表的人数少于应选代表的名额时,不足的名额另行选举。另行选举时,根据在第一次投票时得票多少的顺序,按照本法第三十条规定的差额比例,确定候选人名单。如果只选一人,候选人应为二人。
 “依照前款规定另行选举县级和乡级的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时,代表候选人以得票多的当选,然而得票数不得少于选票的三分之一;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在另行选举上一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时,代表候选人获得全体代表过半数的选票,始得入选。”
 十四、第四十条第二款和第三款修改为五条,作为第四十四条、第四十五条、第四十六条、第四十七条、第四十八条:
 1、“第四十四条 对县级和乡级的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原选区选民三十人以上联名,可以向县级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书面提出罢免恳求。
 “罢免要求应当写明罢免理由。被提出罢免的代表有权在选民会议上提出申辩意见,也可以书面提出申辩意见。
 “县级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应当将罢免要求和被提出撤职的代表的书面申辩见解印发原选区选民。
 “表决罢免要求,由县级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派有关负责人员主持。”
 2、“第四十五条 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举行会议的时候,主席团或者非常之一以上代表联名,可以提出对由该级人民代表大会选出的上一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罢免案。在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主任会议或者常务委员会五
分之一以上组成人员联名,可以向常务委员会提出对由该级人民代表大会选出的上一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罢免案。罢免案应当写明罢免理由。
 “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举行会议的时候,被提出罢免的代表有权在主席团会议和大会全体会议上提出申辩意见,或者书面提出申辩意见,由主席团印发会议。罢免案经会议审议后,由主席团提请全体会议表决。
 “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举办会议的时候,被提出罢免的代表有权在主任会议和常务委员会全懂得议上提出申辩意见,或者书面提出申辩意见,由主任会议印发会议。罢免案经会议审议后,由主任会议提请全体会议表决。”
 3、“第四十六条 罢免代表采用无记名投票的表决方式。”
 4、“第四十七条 罢免县级和乡级的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须经原选区过半数的选民通过。
 “罢免由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出的代表,须经各该级人民代表大会过半数的代表通过;在代表大会闭会期间,须经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的过半数通过。罢免的决定,须报送上一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
 5、“第四十八条 县级以上的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区的市、自治州的人民代表大会专门委员会成员的代表职务被罢免的,其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或者专门委员会成员的职务相应撤销,由主席团或者常务委员会予以公告

 “乡、民族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副主席的代表职务被罢免的,其主席、副主席的职务相应撤销,由主席团予以公告。”
 十五、第四十一条改为第四十九条,增加规定:“县级的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可以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书面提出辞职,乡级的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可以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书面提出辞职。”
 十六、增加第五十条:“县级以上的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区的市、自治州的人民代表大会的专门委员会成员,辞去代表职务的请求被接受的,其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专门委员会成员的职务相应终止,由常务委员会予以
公告。
 “乡、民族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副主席,辞去代表职务的要求被接受的,其主席、副主席的职务相应终止,由主席团予以公告。”
 此外,根据本决定对部分条文的文字温顺序作相应调解。
 本决定自公布之日起实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根据本决定作相应的修正,从新公布。相干的主题文章:

 
  ★2013年司法考试成就什么时候出-国家司法考试成绩-法
 

相关的主题文章:

 
  专家解读:新《公司法》充分体现公司各方利益-必读法





编辑 发贴时间 2014/12/31 12:01pm 此 IP 为代理服务器IP: 已设置保密 [25021 字节]


快速回复主题: 中华人民共跟国全国国民代表大会跟地方各级公民代表大
输入用户名和密码: 用户名: 您没有注册?  密码: 忘记密码?
上传附件或图片
(最大容量 250KB)
 
选项


显示您的签名?
使用表情字符转换?
 预览?是 
            
            
            
       


   [Ctrl+Enter直接提交贴子]
 该主题只有一页 [返回]   本主题回复 1 贴,点击 37 次,得分 72 分
 顶端 加到"个人收藏夹"主题管理总固顶 | 取消总固顶 | 固顶 | 取消固顶 | 精华 | 取消精华 |
提升 | 锁定 | 解锁 | 回收 | 复原 | 删除 | 移动 |


© 中文版权所有: ☆浪漫工作室☆  版本: LB5000XP 浪漫工作室版 v0731
hacked by Roman Studio